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新四军军医大学生投身抗战 99岁老兵曾参加解救美军飞行员

新四军军医大学生投身抗战 99岁老兵曾参加解救美军飞行员

2025-07-19 14:55:06 [百科] 来源:幽影艺苑站

曹公望参军时拍照的新军行相片。

曹公望和老伴李晓明。军医加解救美军飞

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何柯佳 拍摄: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博。大学

“三野”“新四军”“陈毅”“粟裕”,生投身抗这是战岁曾参99岁的抗战老兵曹公望在采访中明晰说出的几个词。由于年事已高,老兵许多作业他已记不起来,新军行回想起抗战的军医加解救美军飞阅历,也只要只言片语。大学

传承是生投身抗最好的回想方法。为了把父亲的战岁曾参阅历保存下来,儿子曹山把父亲叙述的老兵片段收拾成文字,和前史记载、新军行新闻报导、军医加解救美军飞地舆材料等比对,大学写成文章,记载“父亲的抗战”。以这样的方法,把抗战老兵的故事传达下去。

1 桑葚的滋味 带老兵回到救援美飞行员的回想。

曹公望,1926年出世,1945年3月在家园江苏盐城正式入伍参与新四军。上一年11月,白叟不小心跌伤,住进中部战区总医院,成功置换了人工股骨头,子女还为其办了百岁生日。但由于年事已高,其身体功用遭到很大影响,回想力大不如前,许多刚产生的作业转瞬就忘了。

一天上午,儿子曹山听到父亲用家园话自言自语,重复问询才理解父亲想吃桑葚。他其时很古怪,由于家里从没吃过桑葚,父亲也很少会提出想吃什么。但他仍是当即想办法为父亲买来了桑葚。但父亲吃了今后说不甜,没有家园的滋味。曹山本来认为父亲仅仅思念儿时在家园的日子,但父亲在聊地利讲了个故事,才让他知道了桑葚背面的作业。

本来,1944年曹公望在新四军军医校园上学,校园就在其时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苏北黄花塘邻近。有一次美国轰炸机轰炸日本本乡,在归航途中坠毁在苏北,有四五名美军飞行员跳伞后被新四军解救,送到了新四军军部。曹公望以军医校园学员身份,参与了医疗保障作业。其时军部条件十分粗陋,就以桑葚作为生果款待。美国飞行员之前从没见过桑葚,不敢食用,翻译解说说这种生果养分丰厚,是可贵的奇珍异果。曹公望为了消除他们的顾忌,还特意拿了一颗放进嘴里,津津乐道地大口咀嚼,美军飞行员这才敢品味,吃了之后也连声称誉。

曹山说,父亲平常很少讲自己的故事,桑葚的故事仍是第一次传闻。住院期间,他们兄妹三人每天在医院轮番陪护,开端有意识地引导父亲多谈天,“寻根究底”了解白叟的往事。曹山还经过翻阅爸爸妈妈战友的回想文章,寻觅相关佐证材料,让父亲的抗战回想愈加明晰起来。

2 对照报导查材料 让父亲的回想更详尽牢靠。

5月23日,在中部战区总医院的病房,曹公望再次回想起这段往事,还记得其时条件艰苦、床铺很严峻,他晚上和美军飞行员在一张竹床上挤了一夜。美军飞行员个子很高,晚上睡觉时脚都伸到了床外面。可是这样琐细的回想,缺少细致的逻辑相关,也没有完好的时刻头绪。曹山便查找材料,努力地复原其时的状况。

他经过网上查找,发现有不少新四军解救美国飞行员的事例。再依照老父亲“1944年”“新四军军部”等要素,发现《盐城晚报》2023年11月27日第二版报导的《1944年,新四军三师解救美国飞行员》的描绘,和父亲讲的故事细节十分符合。大致进程是:1944年8月下旬,一架美国B29轰炸机在完结对日本轰炸的使命后,由于引擎毛病迫降在盐阜区建阳县金桥村一带(今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金桥村),新四军三师七旅和当地民兵与日军激战4小时,成功解救了萨沃埃少校等5名美国飞行员。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盛情接待了他们,随后派员护卫美国飞行员前往新四军一师驻地,由一师派员护卫至新四军二师交新四军军部,再由二师派员护卫至国民党军117师驻地,一路曲折到了大后方。1984年,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出访美国,在一场记者款待会上,美方特地找来了萨沃埃等当年获救的3名飞行员,这些当年一起抗击法西斯的老战友们,重逢激动拥抱。

3 听到了解的军歌 老兵的眼里会亮光。

由于许多往事都只剩下回想的碎片,因而对曹公望的采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但当极目新闻记者提议,让他和儿子曹山、老伴李晓明一起唱当年的军歌时,他眼睛里有了不一样的光。

“我是一个兵,来自老百姓,打败了日本侵略者,消除了蒋匪军。”听到了解的歌声,曹公望腰杆挺得垂直,小声跟着唱。正式在这一信仰的驱动下,他参军医校园学员,到结业后成为三野后方军医院的事务主干,和同为军医的老伴李晓明,一起阅历了解放战役的烽火硝烟,参与了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等,相濡以沫67年,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树立和开展。

在曹公望说的为数不多的地名里,还有“淮安”和“淮阴”。曹山说,这是父亲作为军医校园学员参与的第一次战役,也是新四军抗战期间在苏北的最终一战,被称为“两淮战役”,写进了我国军事百科全书。这场战役产生在1945年8月,父亲在战场上救助了许多伤员。他们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救助了被俘的日本伤兵。

曹山还记载下了父亲母校的状况。曹公望就读的新四军军医校园,建立于1944年10月,是为培育新四军高档医务人才而创建的四年制大学。校园由新四军两任卫生部长沈其震(新我国建立后中选中科院学部委员)、崔义田(新我国建立下一任卫生部副部长)直接分担,江上峰(哈佛博士、美国医学院院士)、宫乃泉(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、开国少将)先后担任校长。

即便父亲回想力严峻阑珊,但仍能明晰地说出这些姓名。曹山听父亲说,他少年肄业期间,日寇暴虐、匪盗横行,兄弟两人曾两次被土匪绑到几十里外的小岛,靠多方斡旋才得以换回,因而对日寇、土匪咬牙切齿。1944年,18岁的曹公望高中结业,决然解甲归田,报名考入新四军军医校园,成为创校第一批学员。1947年1月,校园改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,1948年9月迁入刚解放的济南,1950年末改称山东医学院,1988年改称山东医科大学,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。1990年,曹公望还曾和部分同学回盱眙新四军军部和军医校园原址观赏。

曹山说,期望以收拾父亲回想的方法,保存下一代人的年代回想,留念我国人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。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